——
老师在进行班级管理的时候,多使用贴纸和积分制度,来规范孩子的行为;尤其对于低年级的学生,这种方法被更大范围地使用,比如在作业本上、教室墙壁上等等;
不仅在课堂上,甚至很多家长也把这种奖惩机制搬到家里,以此来督促和引导孩子的行为表现;
那这种计分奖励方法到底好不好,怎么使用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其作用,今天我们说一说这个问题!
1、首先,积分奖励制度只是孩子行为奖励制度的一部分,它本身并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,关键是我们在什么情形下使用,以及怎样去使用。
2、制度的制定,需要赢得孩子的参与和认可,是双方协商后的结果;在奖项的设计里,孩子通过什么样的行为表现、或者完成什么目标,就会获得什么东西,需要具体清晰。
比如,“你今天表现得真棒,奖励一朵小红花”,“表现真棒”太过主观和笼统,需要具体到某个行为,比如:“独立完成了作业,并能自己检查”,这样孩子接收到的是具体的暗示,孩子以后会更加主动自觉写作业。
3、奖励不能太频繁或者太容易得到。
可以在孩子努力就可以达到的界限内。太过频繁,奖励的效果会越来越小,太容易得到,起不到鼓励孩子进步的作用。
4、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合使用该种奖励制度。
对于年龄偏小的孩子,贴纸、积分也许会产生很好的管理效果,但是对于年龄偏大的高年级孩子而言,会认为这种方式非常“幼稚”;
所以,根据孩子的情况和心理特征,需要作个性化调整。比如,对于高年级孩子而言,贴纸、小红花式的鼓励,作用已经不大;相反,个人认同感、集体荣誉感等精神上的肯定,逐渐占据上风。
5、不能过分依赖太功利的奖励制度来管理课堂或规范孩子行为。
这种方法仅仅起到“锦上添花”的作用,如果过分使用,很容易让孩子变得功利——为了得到奖励而“听话”,而不是因为事情本身的正确性。
6、奖励制度在使用一段时间后,需要有妥善的退出机制。
如果孩子已经出现了比较明显的行为改善,由“被动接受”过渡到“主动作为”,那么及早结束这个奖励制度,重新开启一个新的目标,都是很有必要的。
奖励制度设立的目的是规范孩子的行为,它只是一个工具。而工具的使用寿命,都是有期限的。
本文首发于“蓝宇教育”订阅号2019年10月11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