编辑 | 蓝小宇 ◆ 配图 | 蓝宇教育
【蓝宇外语学校】
——
01
我们先来回顾这样的一个情景:
哥哥把自己的玩具借给妹妹玩,过了一会呢,哥哥又想把玩具拿回来。可这个时候,妹妹正玩得起劲呢,根本就不想给。
于是,哥哥冲上去就去抢,俩人就打起来了。结果,哥哥抢回了玩具,妹妹嚎啕大哭,而且两人身上都留下了几道抓痕。
遇到这样的问题,你是怎么解决的呢?
●简单粗暴呵斥型
“不许打架,全都给我松手!”
“再抢玩具,都不要玩了!”
●苦口婆心讲道理
“在一块好好玩啊,怎么能动手抢呢!”
“有东西,大家要学会分享!”
●弱势群体导向型
“你是哥哥,要让着妹妹,你看妹妹都哭了。”
“玩一会又不会坏。”
●武断做出决定
“你俩轮流玩,一人玩一会。”
“这个玩具我没收了,玩其他的吧!”
可是,结果你会发现这些方法,并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,为什么?
因为,你只是单纯地站在自己的角度,告诉孩子要怎样不要怎样,而没有试图去引导孩子思考为什么。
也就是说,你只是简单地代替孩子思考,而没有教他怎样去解决冲突。
也许在你的意识里,打架是不好的行为,所以你会跟孩子说“不许打架”。但对孩子来说,他想不通为什么打架是不对的。
你们以各自的思维模式去看待一个问题,结果当然是各说各的,谁都说服不了谁。
02
相信很多爸妈,甚至学校的老师,都曾处理过孩子之间的冲突问题。
一会这个孩子跟你告状谁谁抢了他的玩具,一会那个孩子跑来跟你说谁和谁打起来了……类似的问题层出不穷,真的让人心烦气躁,毫无招架之力。
其实,这些问题都属于社交的范畴。如果抛开这些表象,了解其行为背后所折射出的儿童心理,会让你更好地对待这类问题。
蓝宇近期活动
—END—